价格上限的一个常见例子是租金管制。

在很多城市,当地政府部门规定了房东对租房者索要的最高价格上限。该政策的目的是帮 助穷人能租得起房子。经济学家通常痛批租金管制政策,认为它是一种非常缺乏效率的帮 助穷人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方法。甚至有位经济学家将租金管制称为“仅次于轰炸的毁灭城 市的最好方法”。租金管制的负面效应对于一般大众来说并不明显,因为这些效应要在很多 年以后才发生。在短期,房东拥有的用于出租的公寓数量是固定不变的,当市场条件变化 时他们不能立即调整这个数量。而且,在短期,城市里寻找房子租住的人对租金可能并不 是十分敏感,因为搬家需要花费时间。因此,租住房的短期供给和短期需求都是相对缺乏 弹性的。图 3 中的(a)图表明了租金管制对租房市场的短期效应。与任何紧的价格上限 一样,租金管制造成了短缺。然而,由于在短期,供给和需求都是缺乏弹性的,最初租金 管制造成的的短缺较小。租金管制的短期效应主要是减少了租金。

price-ceiling

(a)图表明了租金管制的短期效应:由于公寓的供图 3:租金管制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。:租金管制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。给和需求都相对 缺乏弹性,租金管制法规定的价格上限只造成了较小的住房短缺。

(b)图表明了租金管制的长期效应:由于公寓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更具有弹性,租金管制 造成了较大的短缺。

长期情形则大不相同,因为随着时间推移,公寓的房东和租住人对市场条件的反应更敏感 。从供给角度看,房东对低租金的反应是不再建造新的公寓以及不再维修原有的公寓。站 在需求的角度看,低租金鼓励人们寻找自己的公寓(而不是与父母住在一起活着与别人合 租),而且低租金会诱导更多的人流入城市。因此,在长期,供给和需求都更具有弹性。

图 3 中的(b)图表明了长期中的租房市场。由于租金管制使得市场租金低于均衡租金水 平,公寓的供给量大幅下降,需求量则大幅上升,造成了公寓短缺较大。在实施租金管制 的城市中,房东们使用各种机制配给公寓。有些房东让房客们排队等候通知,另外一些房 东则将公寓优先租给没有小孩的人,还有一些房东根据种族进行歧视。有时候公寓租给那 些愿意贿赂公寓大楼管理者的那些人。 大体上,这些贿赂使得每个公寓的总价格(包括贿 赂)非常接近于均衡价格。为了充分理解租金管制的效应,我们需要使用第 1 章介绍的经 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一个: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。在自由市场上,房东们竭力将他们的公寓 保持整洁和安全,因为这样的公寓可以索要较高的租金。相反,当租金管制导致了短缺和 排队等候时,房东们对租房者关注的事项不再那么上心。如果人们排队争相租房,房东还 有必要花钱维修和改善公寓条件吗?最终,租房者即使以较低的租金租到了房子,但是他 们得到的公寓质量也降低了。政策管理者在看到租金管制的这些负面效应后,又会施加其 他的管制措施。例如,各种法律规定对租房者进行种族歧视是非法的,并且要求房东提供 的公寓要能满足最低可居住条件。然而,这些法律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而且成本高昂。相反 ,如果取消租金管制,而让租房市场受竞争力调控,这些类似严禁进行种族歧视的法律就 变得没有必要。在自由市场上,公寓价格的自发调整会消除短缺,从而也消除了由短缺引 起的房东们的各种让人讨厌的行为。

要照这个理论,为维护自由经济按其自身规律顺畅运转,北京(乃至全球)都不应当做价格管理?!

单纯投资客,巨头官员囤房居奇,腐败暗箱交易,民间资本蓄意炒房,开发商哄抬价格。。。,这些会不会无限制的大肆横行?

完全不加干涉,就是尊重经济规律,最终自由市场的力量?“自由”在这里有无限的能量可发挥?

反过来想想,全计划经济就一定是错的?从来没有取得过成功?前苏联建国初期和二战时期的计划经济如何?中国文革前的计划经济如何?

其实经济学原理中的这个模型,貌似只能使用来阐述基本原理,实际情形应当复杂多的多,需要建立多复杂的模型,考虑多少因素?

我只读了6章经济学,总体感觉道理是有的,但理论可自圆其说的假设前提太多了。不是有 意如此,而是现实情况太复杂。非要提炼出可琢磨的理论,用于马后炮解释一些现象,也 许尚可--因为解释只是要寻找“想要的“数据和建立”吻合的“理论,去自圆其说。但要达 到(先不提是否是“准确的”)预言,太难了。

另外有一条非常有趣的,但极为基础的前提假设:人性自私(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)。 我觉得“自由”经济学中目前我看到的几乎一切的假设和学说,都基于这一点推导而出。

1980 年代,苏联和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解体,这也许是20 世纪后半叶世界格局的最重 要变动。这些国家通常认为经济稀缺资源配置要由政府官员完成。中央集权计划者决定生产 什么产品和服务、生产多少以及谁生产谁消费。中央计划背后的理论是,只有由政府来组织 经济活动才能使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改善。 曾经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绝大多数国家,都先后放弃了中央计划的做法而是改为发展 市场经济。在市场经济中(market economy),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成千上万个企业和家庭 的决策所替代。企业决定雇佣谁、生产哪种产品。家庭决定为哪个企业工作、用收入购买什 么商品。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中相互作用,其中价格和自利(self-interest)引导着它们的决策。 起初,你可能对市场经济取得的成功感到费解。毕竟,在市场经济中,没有谁会寻求 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(well-being)。自由市场包含很多买者和卖者,充斥着数不清的商 品种类,但所有人都只关注自己的福利。你可以看到自由市场上的决策者是自利的,它们的 决策是分散性的(decentralized)而不是中央集中式的。但事实证明,这样的市场经济在组 织经济活动、促进经济整体的福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。 。。。。。。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他人的协助,要想仅仅依赖他们的恩惠,肯定不可行。你如果 能激起他们的利己心,使有利于他们,并告诉他们,为你做事对他们自己有利,你要达到目 的就容易得多了…类似提议的意思是:请给我所要的东西,同时你也可以得到你所要的东西。 我们所需要的利益,大部分是按照这个方法取得的。 我们每天所需的晚餐,不是出自屠夫、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,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目 的。我们所说的话要能唤起他的利己心而不是利他心。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,而说对他们有 利。社会上,除乞丐外,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靠别人的恩赐过活… 每一个人…都不曾打算促进公共利益,也不知道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…他 行事的目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。在这种场合和其他场合下,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他达到 某个结果,但这样的结果并不在他行事的目的之中。虽然这样的结果不在他的目的之中,但 不一定不利于社会。事实上,他追求自己利益的行为往往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,相反, 若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话,却通常没有这样的效果

斯密的意思是说经济参与者的本意是自利的,但市场“看不见的手”引导这种自利行为去 促进经济整体的福利。 斯密的很多思想仍然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。在后面章节,我们将更准确地表达斯 密的思想,并分析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威力和缺陷>

那么可否简单概括说,凡是计划经济成功的时期,都是“人性(相对)善,国家凝聚力强, 腐败较少“的(建设初期)时期?

t.b.c …


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
Published

13 June 2013

Tags